◎记者 金 凤

640公斤!前不久,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村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传来好消息,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对优质粳稻“宁香粳9号”高质高产示范方进行实产验收。经确认,折成标准稻谷,“宁香粳9号”亩产量为640公斤。这创造了“宁香粳9号”在海南试种的高产纪录。

自2021年进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来,三亚研究院已从学校引进18个科研团队全面开展工作,科学家总数117人。科研团队一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边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就地推广。

两年多来,创新的种子结出硕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及其团队大力推进热带大豆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试验,为低纬度地区发展大豆产业筛选合适品种;菊花团队在坝头综合试验基地和海棠区成功试种60余个菊花品种,耐热菊花选育取得阶段性进展;南京农业大学睡莲研究团队已引入200多个睡莲品种到三亚市崖州抱古睡莲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建设三亚研究院是南京农业大学响应国家南繁硅谷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具体举措。学校集优势力量打造的18个科研团队,将努力成为南繁硅谷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科研团队将关注海南农业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融入当地乡村振兴行动,以三亚为基地,瞄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和打造农业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推进种业自立自强

6月初的三亚,阴雨连绵,三亚研究院坝头基地里科研工作者依旧忙碌。

“这几天,我们利用种植哈密瓜的空闲期,在瓜田里尝试种植大豆,研究种植哈密瓜的土壤究竟是否适合种植大豆、适合种什么样的大豆以及大豆适合在什么样的温湿度环境下种植。”三亚研究院基地负责人袁世峰表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袁世峰介绍,今年4月起,三亚研究院的师生们在收获南繁育种试验大豆后,开始进行第二季大豆的抗病试验,观察大豆在生长期会遭遇哪些虫害以及虫子对大豆的伤害程度等。“我们希望在三亚选育出既抗病又高产的大豆。”袁世峰说。

三亚研究院所在的三亚市崖州区是海南冬季温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至31摄氏度,冬季降雨量小,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冬季加代繁育。

2021年,盖钧镒及其团队首次在三亚进行大豆种质热带适应性鉴定和品种试种,在三亚崖州坝头基地对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其中4份大豆品种亩产超过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斤的水平。2022年,该团队又在三亚鉴定了近1000份的大豆种质资源,更多优异大豆有望破土而生。

为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近年来还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大豆产业科技创新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爱良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团队和老挝企业合作,在当地进行试种,取得预期效果。“去年试验显示,前期在三亚筛选出来的4个品种均能在老挝万象正常生长发育,生育期缩短4天至14天,抗病性、抗倒性、落叶性等综合性状均比当地对照品种要好。”

服务地方发展需求

在三亚市崖州区东北部,有一个古老的黎族村庄——抱古村。2022年2月,由南京农业大学睡莲研究团队、三亚崖州区国资公司和抱古村民委员会共建的抱古睡莲种质资源圃与新品种繁育基地投入使用。

日前,记者走进基地时看到,红色、黄色、紫色的睡莲竞相怒放,蝴蝶在花间起舞,每一个莲池都设有标牌,清楚地标注着睡莲的品类。

三亚研究院成果转化部负责人符琳沁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睡莲研究团队已引入200多个睡莲品种到抱古睡莲基地,目前团队正开展睡莲永生花相关产品、睡莲鲜切花保存和睡莲新品种杂交繁育等研发工作。

小莲花成就大产业,昔日的贫困村正在逐渐富起来。抱古村党支部书记高真康说:“此前我们只是简单地种植鲜花卖,品种少,收益也不高。现在睡莲品种从10多个增加到300多个,经过专家团队的杂交选育,睡莲的品质高了很多,收益大大提高。”

抱古村的喜人变化只是高校科研成果推动产业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由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陶建敏教授领衔实施的三亚研究院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项目“热带地区‘阳光玫瑰’葡萄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陶建敏介绍,目前,研究团队已解决海南葡萄由于低温不足导致的花芽分化不整齐、标准化程度低、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的问题。

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芬芳的莲花、香甜的葡萄正不断带来惊喜,而成立两年多的三亚研究院也正乘风破浪、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