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6月7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肥先进光源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复,将于今年9月开工。这意味着,除已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外,安徽合肥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2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4月,德国大众宣布将继续投资75亿元人民币,在合肥建立研发中心,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此前,美国康宁和德国大陆轮胎决定追加对合肥的投资。2023年上半年,合肥新增外资企业82家。

2022年,合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30万大学生来肥就业。在合肥,平均每个月诞生一家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20家。

2020年,合肥首次跻身GDP“万亿俱乐部”;2023年,合肥第三次入选“新一线城市”……

数据背后,是澎湃的发展动力。

要知道,1952年被确定为省会的合肥,那时还名不见经传:5条路、5万人、5家企业、5平方公里是其全部“家当”。就在20年前,合肥GDP在全国排名也在80名开外。

从江淮小邑到“新一线城市”,合肥“逆袭”的密码何在、路径何在、“打法”何在?

用创新把握今天赢得明天——安徽合肥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人在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睿合科技有限公司内生产全贴合液晶显示屏。解琛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