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届广交会于4月15日开幕,展会分三期举办,持续至5月5日,同时全年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

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展览总面积从118万平方米增至150万平方米,展位数量从6万个增至近7万个。线下展企业从25000家增至34933家,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线上展企业达到39281家。

展会经济被视为经济的风向标,其活跃程度是对当前经济形势最直观的反映和体现。

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因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向来被各国商界人士誉为“中国第一展”。

但由于疫情的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线下举办还会不会有当年的盛况,舆论难免存在担忧。现在,广交会万商云集的实况让这些担忧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广交会全面复展折射中国经济动能强劲复苏,这既是中国的好消息,也是世界的好消息。

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激烈、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备受关注。

各方专家普遍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是全球经济疲软现象中的一大亮点。但中国经济增长绝不是“独善其身”,更不可能闭门发展,而是坚持走互利合作的共赢之路,来自中国的这种确定性肯定会使全球受益。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预测,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约三分之一。

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会,全球各地客商和广大国内企业云集羊城开展商贸洽谈,背后正是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发挥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优势地位的体现。

海关总署4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

在全球贸易严重下滑趋势下,中国一季度外贸发展重启增势,实现了开局平稳、日益向好的发展势头。

数据说明,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创新资源丰富,制造业体系完善,在劳动生产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又具备很高的性价比,加上中国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坚持挖掘制度型开放的红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通过广交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全球企业则借助这一平台更好地了解中国,深耕中国市场。谁愿意和这样的巨大机遇擦肩而过?

万商云集广交会,其实就是全球商界代表在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