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

珲春位于吉林省最东端,是中国唯一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窗口城市,与俄罗斯、朝鲜山水相连,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作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珲春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合作。近年来,珲春逐渐发展成为对俄贸易的重要窗口城市。

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后,珲春这座东北边境小城正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前往珲春采访时了解到,自1月8日恢复客运通关以来,珲春街头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明显增多。伴随着对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当地已经形成进口加工业、能源、鲜活海产品等产业集群,对俄贸易额逐年递增。特别是对俄整车出口,正成为珲春对俄经贸领域的新亮点。一些受访企业对于中俄贸易前景十分看好,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商机。

珲春街头的俄罗斯人

明显增多

珲春口岸是国家一级口岸,距离珲春市区大约15公里,该口岸的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克拉斯基诺口岸,两口岸相距约40公里。

4月13日,记者在珲春口岸外看到,数十辆满载着货物的货车正在路边排队等待通关,其中也包括一些挂着俄罗斯牌照的货车。在口岸内,一些俄罗斯游客陆续走出入境大厅。

记者从珲春国际客运站获悉,珲春此前就已开通前往俄罗斯克拉斯基诺、斯拉夫扬卡、乌苏里斯克和海参崴等4条客运线路,目前已经恢复运行的是除斯拉夫扬卡之外的3条线路,但是这3条线路不保证每天都有开行的客车。“周一至周六,都会有前往克拉斯基诺的客车,至于每天会有几个班次则要视具体旅客数量而定。”一位客运站的工作人员表示。

疫情期间,珲春口岸过货不过人,在保证双边贸易正常进行的同时,客运方面按下了暂停键。今年1月8日,珲春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最近一段时间,珲春街头的俄罗斯人明显增多,但数量应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最高峰时的水平。”一位珲春市民说,在珲春市的俄罗斯人中,一部分是来珲春市寻觅商机,更多的是旅游、购物、就医等。

在珲春市沿河西街的商业街,商家的牌匾均是用中、朝、俄三种文字标注,这在其他城市很难看到,彰显珲春特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地商家对俄罗斯游客的重视程度。

4月13日中午,证券时报记者在该商业街不足百米的一个路段遇到20余位外国游客。

“这些都是来自俄罗斯的游客,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品种十分丰富,深受俄罗斯游客喜爱。”在送走了几位外国游客后,一家店铺的售货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我们日常观察,近期来自俄罗斯的顾客数量呈现出持续增多的趋势。”

据了解,自1月8日恢复客运通关,中俄珲春口岸出入境旅客流量持续上升。截至3月31日,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1.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400余人次,同比增长263%。

珲春口岸去年进出口量

实现双位数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和口岸优势,珲春市持续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目前已经形成进口加工业、能源、鲜活海产品等重要的产业集群。

2012年开始,珲春凯立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就开始从事俄罗斯鲜活海产品的货运代理业务,是珲春市最早从事这一业务的贷运代理公司。该公司在疫情之前共有12名员工,但是自去年6月开始,业务量明显开始增大,为此公司员工数量也在陆续增加,目前已经增至17人。

据这家公司的一位经理介绍,珲春市对俄贸易受3年疫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从今年年初开始,对俄贸易更加趋于火热。之前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是服装、鞋帽、日用品等为代表的轻工业品为主,现在从客户的反馈来看,通过珲春口岸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很多客户都在寻找对俄出口的新商机。

“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今年对俄贸易货运代理业务量还要增加,员工数量继续增加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位经理说。

珲春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与珲春凯立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身处不同领域。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现阶段主要从事俄罗斯煤炭进口业务,2022年通过珲春铁路口岸进口煤炭130万吨。

“我们是吉林省工信厅指定的保供单位,从俄罗斯进口的动力煤优先供给吉林省内发电企业,对于电煤供应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珲春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基于对俄贸易发展前景的看好,珲春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开辟一些对俄贸易新领域。”

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对俄罗斯煤炭进口552万吨,同比增长15%;对俄罗斯出口整车8000余辆,同比增长306%;对俄罗斯进口海产品16.2万吨,同比增长30%。液化气、大豆、光电产品、医药产品等成为吉林省对俄罗斯贸易的新增长点。

“珲春市对俄贸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即便在3年疫情期间也没有出现滑坡。”珲春市商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珲春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梁静涛介绍,俄方对中国货物的需求量明显上升,珲春口岸2022年进出口总量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整车出口不断刷新纪录

“珲春市对俄罗斯的整车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珲春市对俄贸易的新亮点。”有珲春市当地人士介绍。

4月14日,证券时报记者在珲春综合保税区看到,保税区内停放着数十台自卸车、翻斗车和客车,部分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还贴有“出口车”的字样。

“今天将有30多台车通过珲春口岸发往俄罗斯。”珲春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王玉宝表示,2022年1月6日珲春综合保税区对俄整车出口业务首单测试成功之后,经过15个多月的运行,目前已经常态化运作,今年争取对俄出口车辆达到万辆。

据介绍,依托吉林省汽车制造产业的优势,珲春市对俄罗斯整车出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成为珲春市乃至吉林省对俄贸易的新亮点。目前,珲春整车出口业务覆盖乘用车,以及自卸卡车、客车、混凝土搅拌车等车型。

“东风和江淮也已经完成在珲春综合保税区的注册,近期就将向俄罗斯出口车辆。”王玉宝说。

珲春众合工贸有限公司从2022年1月7日开展对俄整车出口业务,该公司是珲春综合保税区内首家开展整车出口业务的企业。2022年,珲春众合工贸有限公司通过珲春口岸对俄罗斯出口整车达到2700多辆。

“今年一季度,我们对俄罗斯出口汽车已经达到2022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对俄出口汽车有望达到7000辆。”珲春众合工贸有限公司经理姜学庆表示。

据梁静涛介绍,截至2023年4月2日,经珲春对俄口岸出口的国产车已达3589辆,出口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根据2022年12月6日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的通知,珲春市成功获批二手车出口业务。这是继长春市后,吉林省进入全国二手车出口地区序列的第二个城市。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珲春市在做好商用车及乘用车出口业务的同时,将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二手车”出口试点有利契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目前,珲春市已完成前期工作,待相关部门确认后,即可正式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这将为珲春市培育和发展外贸新业态,辐射周边地区做优做强二手车出口业务,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据王玉宝介绍,除了整车和二手车出口业务之外,珲春综合保税区今年还力争在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上有所突破,完善汽车出口产业链条,目前已与相关汽车厂家达成汽车配件珲春综合保税区出口意向。

对俄贸易的先发优势

珲春口岸作为吉林省唯一对俄口岸,是我国对俄贸易重要陆路通道。吉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实现173.3亿元,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35.7个百分点,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2022年,吉林省对俄罗斯出口实现65.6亿元,同比增长123%,对俄罗斯进口实现107.7亿元,同比增长43%。

进入2023年,吉林省对俄罗斯贸易继续增长。据长春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吉林省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4.1%。

吉林省对俄罗斯贸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珲春口岸来进行,3年疫情期间,珲春口岸是中俄间唯一保持不间断货物通关口岸,对中俄贸易往来起到积极影响。

珲春市商务局副局长方明浩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珲春市发展对俄罗斯贸易的先发优势也十分明显。珲春市4个国家级铁路和公路口岸周边分布着俄、朝10余个港口,珲春市已成为吉林实施“借港出海”战略最为关键的一颗“棋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另外,作为国家首批沿边对外开放城市,珲春享有一系列国家级扶持政策,在诸多领域具备先行先试优势。

据了解,2022年10月26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公告,增设8家国内市场纳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位列其中,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单位。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珲春通过建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搭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宣讲等举措,吸引众多贸易企业入驻市场,为珲春本地传统特色商品打开出口新通道,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提供新的有利契机。

互市贸易政策是国家赋予边境地区的独特优惠政策。商务部批准的“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第一批试点县市”,珲春市位列其中,成为吉林省唯一的互贸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城市。互市贸易的开展,对珲春市对俄贸易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

珲春吉电数字边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吉电数贸”)作为铁路互市贸易区及互贸商品落地加工园A区运营主体,可以为客户提供跨境贸易全产业链服务。

“落地加工园A区目前处于筹备阶段,即将正式运营,目前主要工作是协助边民进行身份认证登记及注册等。”据吉电数贸的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园区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将边民通过互市通关入境的商品原材料销售给加工厂,引进加工企业可增加税收带动就业,同时企业采购互市商品间接享受到税收福利降低生产成本。

这位负责人说,“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是边民互市贸易一线地区政府探索和创新的结晶,也是边民互市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同时落地加工园A区为入驻企业赋能,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服务于园区企业。发展互市贸易不仅可以助力兴边富民,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将会成为珲春市发展对俄贸易的重要通道,成为新的经贸合作增长点。

珲春市面临的机遇

今年,珲春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2023年3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将在8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并强调致力于2030年前将两国贸易额显著提升。

3月31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抓住中俄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中俄两国开展“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把吉林打造成为中国企业对俄合作桥头堡。

在近日召开的吉林省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要“实行珲春对俄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备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当场办结”“稳步推动‘借港出海’,加强与俄罗斯合作开发利用扎鲁比诺、斯拉夫扬卡、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推进珲春经俄港口的国际航线恢复运行”“推进延边(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冬林认为,东北地区的经济起落与地缘政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俄乌冲突引发地缘政治发生百年巨变的背景下,东北地区要实现新一轮振兴,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珲春因为拥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更应该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为吉林省、珲春市推进对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对于珲春市而言,更是要抓住中俄两国开展“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重大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俄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扩大对俄罗斯经贸往来。

“国内进口的帝王蟹等冷水海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珲春口岸进口,虽然珲春市在这一领域已经颇具规模,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心效应。”宋冬林说,珲春市应该学习云南花卉市场的发展经验,充分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优势,将珲春市打造成全国性的集冷水海产品进口、批发、加工为一体的集散中心,通过与大型预制菜企业展开合作,进一步提高冷水海产品的商品附加值。

珲春市在打造商业集散中心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和俄罗斯卢布的货币兑换,推动包括珲春市在内的延边地区成为区域性的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中心。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赋予更大的权力,以珲春市作为桥头堡,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行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推动珲春及相关区域的开放,助推东北振兴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