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期投资”、“定投”遭遇市场的大幅波动乃至持续下跌,基民们是否还有坚持的必要?六家基金公司一项基于真实客户数据的大型研究解决了投资者们的疑虑。近期,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摩根资产管理、信达澳亚、博道基金六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布《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第二期(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剖析影响盈利体验的行为及产品因素,验证投资中的正负面投资行为,探讨提升基民投资获得感的方法。

报告数据显示,尽管这两年行业轮动剧烈、风格切换迅速,但2021年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中提到的那些正负面行为清单整体依然是成立的,长期持有与坚持定投,能够对投资收益产生积极影响;频繁买卖、跟风追涨、过早止盈止损等行为则可能损耗收益;同时,基金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最终收益。

具体来看,持有时间越长,投资成效越好。报告数据显示,投资者的盈利情况存在随着持有时长增加而改善的整体趋势。持有时长不足1个月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4.59%,盈利人数占比仅37.46%。持有时长2-3年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转正,盈利人数占比达到80%以上。持有时长达到3-5年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大幅提升至6.52%,盈利人数占比也超过90%。

此外,在市场波动中,定投可以避免择时难题,改善盈利体验,即使近一年市场下跌,定投也起到了增益效果。从过去5年来看,采用定投的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9.85%,远超于非定投客户8.7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当区间缩短至近3年、近1年,定投客户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盈利人数占比及平均基民增益系数均好于非定投客户。(以上数据区间:近5年指2017.7.1-2022.6.30,近3年指2019.7.1-2022.6.30,近1年指2021.7.1-2022.6.30,近1月指2022.6.1-2022.6.30)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申赎会对基金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报告披露数据来看,近5年,超5成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1次以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02%,盈利人数占比超88%;而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盈利人数占比开始逐步下滑,平均基民增益系数也一路下降。当交易频率超过10次时,平均年化收益率转负,盈利人数占比也大幅下滑至67.69%。由此可见,在投资过程中,如果能够管住手减少交易频率,或许能明显提升收益水平。(数据区间:近5年指2017.7.1-2022.6.30)

除了投资者行为外,基金产品的收益、波动与回撤也是影响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整体来看,和偏债型基金相比,偏股型基金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可以博取更高的中长期收益,但由于其潜在波动率和回撤较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因难以承受而拿不住基金,最终盈利体验并不好。相较而言,不那么吸引基民注意的偏债型基金能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并且盈利人数占比及平均基民增益系数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一个启示是,投资者需要综合评判偏股型与偏债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资产配置。

国内公募基金运作25年来,基金公司力争为基民创造更好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有效途径。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摩根资产管理、信达澳亚基金、博道基金联合推出的《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基于大量真实的客户数据,深入剖析了投资者获得感的影响要素,助力解决投资者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的痛点与难题。据报告发布方介绍,本篇报告是系列研究的第二期,后续还将推出更多基民投资获得感话题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