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理财业务全面净值化运作元年,各家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业绩受到广泛关注。随着银行年报陆续披露完毕,各理财子公司的“成绩单”相继出炉。

受债市波动引起的“赎回潮”影响,去年有多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但从净利润指标来看,大部分理财子公司2022年都保持了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成立于2019年的招银理财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中的带头大哥,2022年实现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2.18%。同时,其管理的理财规模也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兴银理财。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又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受经济升温、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影响,今年以来债市表现的持续向好,安信证券研报显示,4月理财对于债券现券的净买入规模创2020年以来新高。普益标准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一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24%,环比上涨783个基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图源:图虫创意

理财子公司吸金能力不减

随着2018年理财新规的落地以及一系列银行理财监管文件实施,理财子公司逐步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体。

截至目前,监管机构已批准31家理财子公司筹建,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达30家,仅法巴农银理财尚未开业。

去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的第一年,受两次“破净潮”影响,银行理财规模有所下降。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具体到各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上,部分头部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下降明显,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民生理财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不过,也有的理财子公司理财规模逆势增长,截至2022年末,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2.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72.83亿元,增幅17.21%。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理财市场的波动并未影响到多数理财子公司的吸金能力。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2家理财子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净利润,合计盈利超过310亿元,且多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较快。

农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华夏理财、徽银理财五家理财子公司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5.23亿元、13.62亿元、9.14亿元、8.75亿元、6.6亿元,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此外,光大理财实现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42.4%;工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38.56%;建信理财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7.73%。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开业不久的理财子公司也实现了较高的净利润,浦银理财、北银理财分别于去年1月、11月开业,2022年已实现净利润18.6亿元、778.3万元,均实现盈利。

整体来看,22家理财子公司中仅有2家净利润有所下降。中银理财、青银理财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54亿元、3.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94%、15.44%。

理财“一哥”管理规模下降

背靠大树好乘凉,作为“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内部脱胎而来的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无论在管理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均为同业理财子公司中的top1。

截至2022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67万亿元,虽较上年末下降3.96%,但管理规模超出排行第二的兴银理财5800亿元。2022年,招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7.86亿元、3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12.18%。

去年前10个月,招银理财产品总体规模保持平稳,进入11月后,债市出现近两年来最大急跌,引发债券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对银行理财业务整体形成冲击。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在11月末和12月末分别环比下降4.88%和5.60%。

今年一季度,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规模进一步下滑,截至一季度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46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7.87%。

分产品来看,固收类产品是招银理财存续产品中的大头,权益类产品仍是招银理财的短板。招银理财官网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招银理财存续的理财产品合计为916只,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740只,权益类产品仅为23只。

此外,招银理财部分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也并不理想。如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一号成立于2021年6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产品自合同生效起至今的年化收益率为负8.82%。

记者注意到,招银理财的一些高管出现了变动。今年4月,银保监会核准了吴涧兵招银理财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吴涧兵是招银理财的第二任总裁,这位招行“老将”1999年起历任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经理、经理、高级经理,总行运营中心总经理等职,2019年加入招银理财担任监事长。

银行理财产品又成“香饽饽”

近期,在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后,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产品。

日前,央行披露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多增。

一边是存款的减少,另一边则是理财市场的回暖。不少券商研报显示,银行理财规模有所回升,据国盛证券研报,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估计达27.37万亿元,较3月增加1.34万亿元,安信证券研报表示,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回升。

一增一降之间,似乎意味着不少投资者已经将存款“搬家”至银行理财,风险偏好回升。相比于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的确更具吸引力。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今年前4个月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5%,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2023年4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3.3%和1.6%,维持较高水平。

此外,根据普益标准数据,4月出现破净的理财产品共2004只,相较于上月减少2053只,占全市场存续产品数量的4.66%(3月为9.39%),理财破净情况继续缓和。

在行情回暖的背景下,一些理财子公司趁热打铁,积极发行新产品。据华宝证券研报,今年4月,理财子公司共发行969只理财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912只,混合类23只,权益类4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30只,而去年同期的发行数量为775只。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的优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预计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在近期仍将保持回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