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
这是长安风乐队抖音开播后发布的第一条作品,一曲《不谓侠》弹出了古筝的悠扬婉转,也让民乐团的锐气、新意以及传统特色跃然屏幕。这支乐队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和陕西民族乐团组成,主力成员大部分为90后,最小的演奏者是00后,目前主要进行琵琶、二胡、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直播。自2月28号开播以来,他们已在抖音积累粉丝两万余人。
如今三个月过去,整个乐团每个月都有稳定的直播打赏收入。日常工作之余,紧锣密鼓地排练合奏,拓展曲库,融入各地特色,学习与粉丝互动分享等等。当然,收入之外,乐团还对直播演奏这一全新的表演形式寄予了更深切的期望。
“理想状态就是有更多场子愿意请我们演出,有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乐。”乐团团长宋小雷说,“尤其是年轻人,因为民乐的传承不能等,如果观众都等到六十岁才去喜欢民乐,那就太晚了。”
除此之外,他还想通过抖音直播,集结全网力量,组建一个最优秀的中国网络民族乐团,引起大家对民乐的重视。
“这是阳春白雪的事情,也是我未来想做的事情”。
乐团整体登录直播间
“咱们没有废话,直接开始哈。”
长安风乐队的直播间里,素色的背景帘子前,三位演员错落着入座,摆弄着竹笛、古筝以及扬琴,在天色有些阴沉又温度骤降的日子,预备合奏一首应景的《清明雨上》。音乐还未响起,弹幕就开始刷着“要开始今天的心灵净化啦”。
长安风乐队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和陕西民族乐团组成,他们的作品及直播中,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包括琵琶、二胡、扬琴、中阮等等。直播间里,多彩的音符流溢而出,和着细雨微风飘向四面八方,给屏幕外的观众以鼓励、安慰或是愉悦。
在乐团团长宋小雷看来,民乐就是如此“阳春白雪”的事情,但总也逃不过生存与发展的难题。
“近几年民乐所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年轻人感兴趣的少,能接触到民乐的渠道也不多,”他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乐团想要靠线下演出做大做强很难。一般情况下,乐团每年巡演有二十场左右,每场观众差不多1000人,再加上剧场及景点等地的演出。”
尤其是持续三年的疫情更是带来不小的冲击。疫情期间,线下演出被叫停,不少民营乐团因为资金不足倒闭,即使是国营乐团,有一定的基础工资收入,可演员老师们的经济压力也很大。
事实上,宋团长老早就有了做乐团直播的想法,疫情则大大加速了想法的落地。“那时候作为团长,束手无策”,他回忆说,思来想去,意识到要想创新求变,就得对时代变革的产物加以重视和利用,也就是要发展抖音直播,不然路怎么也走不远,“在抖音平台上,即使人家划到我们就看一眼,多一点点关注,都是好事”。
在他的组织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长安风乐团在抖音正式上线。开播那天,乐团发布了第一条古风作品——由琵琶弹奏的《不谓侠》,还配以文字“今天正式起航,我们就是不谓侠”。旖旎湖畔,松树荫下,伴着韵味十足的弹奏,歌词仿佛都飘了出来,“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
(直播间里的长安风乐队)
开播至今约三个月,如期盼的那样,乐团收获了更多的关注与喜爱。有一次录制时,录完第一遍,录音棚老师提出再录一遍,大家都以为是因为刚才没发挥好,没想到老师挠挠头,紧接着不好意思地说:“太好听了,想再听一遍。”话音刚落,大家相视一笑。
从零到一
然而,从零到一的过程总是艰巨的,三个月的筹备期加上三个月的直播,挑战层出不穷。在直播相关事项负责人王晓安看来,这是个“从零到一”的过程,从演员的选定到曲目的选择,再到直播间风格的确定与设备的筹备,每一步都走的不容易。
“光调试调音台,我们就花了小一个月的时间。”王晓安说,团队直播不同于个人直播,每个人、每种乐器的特点都需要兼顾,光是音量,各个乐器就大有不同。比如唢呐和二胡配合的时候,如果以同样的标准输出,直播间将完全听不到二胡的声音。为此,乐团请了专业的调试老师,调试时让每种乐器都来演奏一遍,根据综合比对结果,来确定设置标准。
(长安风乐队成员线下排练中)
除此之外,成本控制也是难点之一。在多人直播的情况下,为了美观,每人上方至少要打两到三个灯,每个灯得一两千块钱。另外还得定做背景帘子,置办包括单反在内的直播系统,出外景时,还得给演员做妆造,每人两百左右,如果要带扬琴等“大件儿”,交通成本也得增加......短短数月,乐团就花了不少钱。
经济问题之外,直播本身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尤其是在曲目选择方面,”王晓安说,“以往线下演出,团队有二三十首拿手的经典合作曲目就基本够用了。但到了线上,直播一场接着一场,观众不断涌入并提出新的要求,翻来覆去演奏那几十首也不是回事儿。”
“观众对曲目的判断跟专业演员不同”,宋团长考虑直播事项时,习惯把自己当成观众,“演员说的音准什么的我不懂,我们老百姓在意的就是好不好听。”为此,他建议乐团去演奏点赞量大的金曲榜上歌曲,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穿插《二泉映月》这些传统曲目,“这是民族音乐的根,不能丢”。
现在,排练新曲目已是乐团重要任务之一。团员们每周四都会聚在一起,在排练既定曲目之外,研究新的合奏曲目。
而独奏曲目的拓展责任,则落到了个人身上。“因为合奏时,哪个乐器什么时候艰进出都是有要求的,而独奏不涉及这些”,王晓安说,平时看到适合独奏的曲子都会直接发到群里,派给相应的人,大家私下多练练就好。
另外,王晓安在回复粉丝私信时,也受到不少启发。
有一次,一个粉丝在私信里提议增加一些广东元素的曲目,王晓安想到如今广东的粉丝量越来越大,在地区排名中已经排到了第二,广东元素确实该增加。但乐团演员们的强项在于秦腔和陕北民歌等,广东《雨打芭蕉》那种“细雨缠绵”的风格并不擅长,但为了更好推广乐团,演员们只得每天勤于练习。
在王晓安看来,粉丝的“倒逼”不失为演员们提升自身能力的好办法。
民乐的传承不能等
如今,乐团每周一到周五都有直播,每场两小时,播完演员能拿到150元的补助以及一份午饭。另外乐团通过抖音直播,每月大概还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打赏收益,刨去运营成本之后,演员也能分到一部分作为补助。
王晓安还记得第一次收到“嘉年华”的情景。有天直播间有人点了首歌,演员们为了满足粉丝要求,连夜加班排练,第二天就以合奏形式呈现出来,曲调一出,价值3000元的“嘉年华”就冲上屏幕,“这给了我们很大鼓励,我相信直播会越来越多地解决从业者们的生存和经济问题”。
未来,长安风乐队计划开通演员们的个人账号以及小组合账号,形成五到十个账号矩阵,以求合力形成更强大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另外,乐团还在筹备一个唐妆造型的账号,暂时定位为“千斤组合”。“由团里几位稍胖的老师组成。”王晓安说这几位老师日常出镜机会相对较少,但水平都很高,因此想结合唐朝文化与他们自身特色,量身打造古风抖音账号,“直播嘛,不同特点与水平的老师都应该得到发展的机会”。
而作为乐团的带头人,宋小雷则有更远大的理想。他希望通过抖音直播间面向全网招募人才,组建出中国网络民族乐团,再用专业标准加以选拔、考核决定谁是首席演奏者、谁是某种乐器的主奏,然后一年只开一场线上演奏会——“最好办的像春晚一样,通过高精尖的技术与人才,引起大家对民乐的重视。”
在他看来,无论是抖音直播间还是乐团目前计划中扩展的其他传播渠道,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和传承,而传承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受众的年轻化,“这是我们的责任”。
据他观察,年轻人并非不接受民族音乐,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有强烈文化自信的,只是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靠口口相传去拓展受众群并不现实,民乐急需找到“密码”,去破解年轻人和民乐之间的隔阂。“抖音就不错,把我们跟年轻人连接在一起了”。
(乐团线下演出现场)
感触最深的时候就是在线下演出之时,来看长安风乐队线下演出的观众里,不乏从线上直播被吸引过来的粉丝。五一期间,乐团到丝路欢乐世界演出,回来后直播时,就有粉丝在弹幕上刷“之前在丝路看到你们啦”。
现在,一有演出,演员们就会在直播中提前预告,不少外地粉丝刷屏:
“什么时候来我的城市演呀?”
“想去音乐厅看你们的音乐会。”
......
每每看到这些,宋小雷心底就有股暖意。因为资金投入也好,心思花费也好,总算都没有白费:“民乐不像红木家具,搁着就能越来越值钱,民乐不能等,需要一代一代接替传承,要是观众都等到六十岁才去喜欢民乐,那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