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无疑是202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民生保障提升是我国消费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础,此其中,“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根据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农村消费环境与相关问题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近6万亿元,消费人口近5亿,具备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活力,是将来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以“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为目标,主动扛起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旗,积极探索本土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数字化驱动产品升级,进一步打通农村金融“毛细血管”,为业界提供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兴业样本”。
愈深愈远数字驱动助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于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农村金融不仅“有为”,而且“可为”,肯定了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支柱性作用,同时指出农村金融当前最大的难点在于抵押担保缺乏,需要创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落地。
针对乡村客群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等痛点,兴业消费金融沿着“向深处扎根、向远处延伸”的发展路径,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增进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与易得性,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公司发挥线下直营团队优势,八年如一日坚持“送贷上门”的服务模式,组织客户经理入乡入户驻点开展集群式金融宣传,真正将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放在心上,深入到传统银行贷款服务未能覆盖到的田野阡陌。在此基础上,公司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以福建省内县乡区域为试点,将消费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并结合展业区域地方产业特色和行业特征,增加乡村绿色产业金融信贷服务供给。
以数字驱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关键。兴业消费金融在业内率先制定“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全面赋能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公司落实“手机作为新农具、数据作为新农资”的发展理念,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申请渠道,并依托自动化审批系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金融科技手段注入金融产品全流程,精准助力农户安心生活,放心经营,增强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后劲,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收入存在较强季节周期性的特点,兴业消费金融开发反收入周期的消费信贷产品,以平衡农村居民在一年内各阶段的消费,“有效解决农民生活暂时性资金短缺。”春耕时分,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村民李先生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至300亩,在置备好种子、化肥与农机具等生产必需品后,仍有部分资金缺口。得知情况后,兴业消费金融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为其送上了“及时雨”,以温暖的金融支持解决其在日常生活开支上的后顾之忧,助李先生备齐农资抢抓春耕良机。
“我们坚持与传统银行贷款业务错位互补的发展理念,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提升农村客群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兴业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凝心聚力筑梦兴才践使命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广大乡村振兴人才既是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更是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兴业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就以教育为其践行普惠的主阵地,聚焦乡村青年学子求学就业难题,创新性地推出“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产品和配套的一揽子公益项目,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帮助贫困学子解决教育深造方面的资金困难。
该产品以最长20年的超长贷款期限、优惠的贷款利率、在校期间只需还利息的灵活还款方式,及贷款后“90天无条件退贷”政策,守护青年学子的成才路。截至2022年末,“兴才计划”已向全国近5万个大学生家庭提供助学贷款超过22亿元,其中六成以上客户来自农村。
同时,该产品配套建设的“兴才励志成长基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以全方位“金融扶贫、人文扶志、教育扶智”为使命,通过银教合作的创新模式,持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劳动意识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机会,在金融支持之外,更为有志学子开启就业帮扶的大门。目前已在福建省内20所高校建立分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近1500个勤工助学岗位,其中农村家庭的学子占90%。因基地在就业能力提升、返乡就业引导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被授予“福建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依托兴才励志成长基地,公司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课程和市场实践活动,进一步盘活乡村人才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特别是打造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特色的“三农”学堂、“支教”学堂和“金融”学堂,让大学生真正深入基层、走近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凭借在金融助学方面的示范引领效应,“兴才计划”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为“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1)”,并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