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以再贷款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增长,改善信贷总量与结构。当前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的复杂环境,对政策制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政策出台的节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政策力度,避免带来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因此,种类以及功能逐渐丰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便成为重要抓手,针对经济薄弱环节予以支持。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设备更新再贷款等在内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信贷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政策性银行在信贷表现相对疲弱的阶段,能够发挥宽信用、稳增长的作用。2022年6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在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疫情扰动频发、海外风险加大等不利因素时,政策性银行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来实现宽信用、促投资、稳增长的效果。
此前,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央行持续推进“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围绕债券、信贷、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而债券融资作为拓宽渠道的“第二支箭”,持续为兼具市场、前景和技术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提供发展资本。2022年1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进一步推进“第二支箭”的作用范围和力度,一方面针对前期地产风险将中债增担保民营房企发债纳入支持工具,同时通过深化调度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及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容,预计新增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约2500亿元。针对部分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2022年央行整合升级市场各科创类融资产品,开辟专项企业的债券注册发行绿色通道,为科创企业和相关投资机构提供融资渠道便利。
在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方面,2022年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当年9月,主要银行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和内部定价授权,带动其他银行跟进调整。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下,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均将与央行的调控关联加强,通过有序压降银行端负债成本也将成为引导LPR报价下行、鼓励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的背景下,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2022年前11个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利率为4.51%,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4.19%,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此外,完善民企金融服务也是重要方面。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除丰富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外,《意见》强调要提升对民企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贯彻政策基调,不断督促金融机构优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依托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机构持续推进内部经营数据、工商、征信及第三方数据的交互平台建设,落实针对小微民营企业开展评级、授信、审批等业务活动的标准化处理,大幅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展望未来,针对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征,金融机构在央行的监督和激励下将继续挖掘金融科技优势,不断创新丰富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服务产品种类,有效覆盖并满足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等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