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和李鬼。
文 | 华商韬略 张宇彤
中国机床(广州)有限公司、上海中电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中海油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部信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工程处齐齐哈尔分处……
这些名字,有没有感觉不是直属央企,就是大型国企,个个都是信誉、实力和品牌的象征。
遗憾的是,这些公司的央企身份——全是假的。
【以假乱真】
2023年6月11日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了一则声明,大概意思是——有人冒充国铁进行诈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国铁集团接到了咨询电话,有群众焦急询问:有一款名为“八纵八横”的APP程序,究竟是不是国铁开发的?
八纵八横,是我国政府发布的高速铁路规划方案,一共包含了沿海、京沪、京兰、广昆等十六条铁路干线,可以说,是中国未来铁路运输的骨架。
但这个APP,国铁职工还真没听说过。
仔细一研究,这个APP还很像回事。里面以“呼南通道建设”“沿海通道建设”“京兰通道建设”等为名,发布了9款投资理财项目。
国铁是个巨型央企,光下设铁路局集团公司就有18个,内设和派出机构有几十个,所以这个APP和国铁有没有关系,一时间还真不好确定。
但假的终究真不了,经过系统内排查,国铁确实从来没有开发过这样一款APP,更没有借此募集资金。
所以,这9款投资理财项目,全都是彻头彻尾的诈骗。
有这个遭遇的央企,不止是国铁一家。
6月8日,中国商飞也发布声明称,一款叫“大飞机”的理财APP冒用中国商飞名头,蓄意欺诈,损害公众利益,请员工擦亮双眼。
而一个“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更是胆大包天,直接以中国结算为名,组织投资活动,大范围敛财,而活动阵地就在对外公开的微信公众号上。
7月7日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发布了一则声明,大概意思是,有不法分子冒用长江三峡集团,用央企身份敛资诈骗,公司已经报案,并提醒员工谨防上当受骗。
同为央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纷纷跟发声明,内容也是大同小异。
这些对央国企的冒充,有的是假冒领导骗小钱,有的是诈骗敛财骗中钱。但还有一类,则是从开头就准备干一票大的。
6月28日,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声明——有人冒充公司名义,成立项目指挥部,谎称合作管道项目,进行招标互动。
第二天,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也发了声明——社会上有不法分子,用“中戎军粮供应服务中心”的名义投资注册公司,以国企名义多地行骗。
但他们利用的“中戎军粮供应服务中心”,早在2013年3月,就已经停止一切营业活动及对外投资行为,中心已无工作人员,公章和执照也都交还销毁,根本没有下属企业。
在众多央企中,被假冒得最厉害的,还要数中信集团。
7月4日,中信集团发布声明,公开打假18家“假中信”。
这些“假中信”从北京、山西、山东、青岛,到成都、深圳、云南、海南,几乎遍布全国。业务上,它们涉及投资管理、科技运输,还有能源和供应链,可谓五花八门。
它们顶着中信的名字,通过伪造公章、签字等方式,将中信集团的子公司登记为其股东,然后全国范围内拿投资、谈合作、搞建设,骗了许多投资人、企业,也蒙住了不少普通群众。
假冒央企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不是今年开始的。
早在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就连续公布了两批假冒央企名单,今年4月,国资委又公布了第三批295家假冒“央企”的名单,并协同各地相关部门,致力于打击冒牌“央企”。
假央企为什么这么多?它们是怎么冒出来的?
【“李鬼”是如何形成的?】
2023年6月,一家名为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的公司,准备搞个大事情。
他们先是发布了一个名为《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公告中显示,在中国甘肃,困扰世界多年的氢能源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该项目将建设4GW离网光伏,配套建设800MW/1600MWH储能设备,同时购置制氢设备8638台/套。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如果项目成功,其拥有的设备规模,将年产绿氢约15万吨。仅用2年时间,就能实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我国制定的氢能源产出目标。
一时间,全国为之大振,6月27日当天,A股氢能源板块都被掀起涛浪,几家能源公司纷纷涨停,市场信心高涨。有券商甚至发文高呼——中国的氢能板块要进入明确投资窗口期了!
如此大的风口,没有哪个投资方想要错过。
根据公告,本次项目招标的资金规模为350亿元。但就在投资者摩拳擦掌的第五天,这份招标公告被终止了。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政府宣布,这家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是个冒牌央企。
这让许多人吃惊不已,因为从股权结构上看,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是根正苗红的央企。
穿透它的股权层级,可以发现一个七层的结构:
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国电投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元伟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中广通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广通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
这个看起来毫无瑕疵的股权结构,蒙骗了许多人。
最后揭开老底的还是国家电投集团,看了声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法分子伪造了公司相关资料成立子公司。这是一个冒充央企的常用手法:伪造工商登记材料,虚构持股关系。
早在2022年,国资委就关注到了中广通的假冒链条,在当年9月发布的第二批175家假冒中央企业名单中,中广通占据了6席。
打不尽,扫不光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从中国电投到中广通(酒泉)链条中的第六级别单位——中广通能源(云南),名下拥有多达49家公司。
这些公司又子子孙孙地发展下去,让人难以分辨。
相比于那些擅自使用国企字号或商标,制造混淆的假央企,这种手段更逼真,也更难被发现。
骗子为什么热衷于冒充央企,道理很简单——央企代表对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是实力、品牌和信誉的象征。
而骗子冒充央企,也有偏好。在各领域的央企中,越是经营范围广、成立时间久,规模架构大的央企,越是因为有机可乘,容易成为骗子下手的对象。
中信恰恰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在中信授权出版的发展史《艰难的辉煌》中,曾提及过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出于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的需求,曾经成立过众多的分、子、孙公司,以及更多的合资公司、甚至挂靠公司。
这让中信的业务快速铺开的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个固有印象——中信太大,中信多到数不清。
这是特定阶段的特殊选择,但这个印象,让中信成了冒充的“热门选择”。
还有一种造假方式,也十分具有迷惑性,即该公司曾经与国企有合作关系,合作结束后仍然擅自打着国企旗号对外宣传。
因为曾经“真过”,合作案例有迹可查,对央企内部人员、运作、风格都很了解,所以这种假,更难以分辨。
此前,一家名叫泉为科技的公司,就打着“入围云生智能工程规模为工程总量3GW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工程,金额约50亿元”的旗号,持续招摇撞骗。
据悉,泉为科技收到的入围通知书,是由云生智慧能源(云南)有限公司发来的,而云生智能对外声称,为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孙公司。
但熟悉中国电力行业的内行人都知道,早在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就随着体制改革,已经不存在了。
早在2022年9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就已经发布公告,表示自2003年6月30日起,国家电力公司再无任何投资、经营等行为,公司印章也未对外进行注册使用。
而云生智能和它的全资股东路路通智慧能源科技 (成都) 有限公司,都是在2016年注册成立的。
这让人心生疑虑,如果国家电力的印章早就不能用了,也没有任何投资经营行为,那么这些打着“国家电力”名义的公司,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的走访,冒充央企,已经形成了一条暴利的产业链。只要在搜索框敲下“注册企业”“营业执照代办”等关键词,无数小广告就会出现在界面上。
点开一家打通电话咨询,对方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可以帮你办妥“挂靠”央企。
其中,“挂”上央企不一样级别的子公司,收取的费用也不同。比如,二挂三(即指“挂靠”在央企二级子公司下面,成为一家三级子公司)收费280万元,三挂四是80万元,四挂五则是60万元。“挂靠”的层级离央企越远,价格越低。
但真正的央企,是绝对不会给任何挂靠公司任何授信的,中介又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呢?
答案是,他们根本没有找真央企,而是冒用央企法人股东信息,“制造”一个央企一级子公司,然后开展业务。
所以那些假央企,虽然听起来“名门正派”,但从源头上开始,就是彻头彻尾的假货。
【假的真不了】
最近,国资委公布了“假冒中央企业名单(第三批)”,此次一共包括295家公司,加上2021年10月和2022年9月公布的名单,截至目前,假央企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23家。
在这800多家假央企里,那些已经败露的,其牟利手段可以总结成三种:
第一,便于银行征信,税收,政府招商引资;第二,伪称将启动大项目、大业务,骗取高额融资;第三,在更广的层面上,骗取大众投资者的小额投资;
无论哪一种,都构成了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那些没有败露的“假央企”,牟利手段也逃不出上面几类。
在这些听起来“名门正派”,甚至骗过了券商研究部门和专业投资机构的“假央企”面前,普通人应该如何防御?
首先,一定要以国资委的公开信息为准——因为所有的央企都由国资委管理,并进行产权登记。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该公司股东的历史信息。假央企原本的股东大多是自然人,没有任何国资背景,但在某个时间节点,为了穿上央企的“衣服”,公司会进行股东变更,突然成为央企的多级子公司。
当然,为了更加真实,通常还伴随着更改公司名称、注册资本大幅度增加、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操作。
而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更多漏洞百出的地方,因为这些假央企,几乎没有经营的痕迹——既没有行政许可、也没有商标专利、甚至年报中显示,公司社保人数多年几乎为0。
翻看假央企的官网,虽然图片看上去高大上,文字的处理上,都极尽夸张之能事,尽可能和“中央”、“国家”、“战略”等等扯上关系。
这样的包装和背书显然是有效的,在已被打假的假央企案件中,牵扯的大额投资时常达上亿元,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可能就是无数老百姓一生的辛劳和奔波。
而一旦这些假央企骗够资金,需要员工来充门面,又可能骗了刚入社会想要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年轻人。
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网络时代,跟诈骗者斗智斗勇永远不会停,如果不想诈骗者得逞,最管用的防范办法,还是要加强自我防范与鉴别。
对于类似假冒央企的骗局,有一条规律可以当成防骗法则——对方来头越大,真实的可能性越小,越是“大项目”,越可能是大骗局。
【参考资料】
[1]《权威人士证实!甘肃350亿氢能项目,招标方竟是假央企》每日经济新闻
[2]《起底假央企“挂靠”灰色产业链:一年60万,民企变“央企”?》猛犸资本局
[3]《中央结算公司: 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已报案》每日经济新闻
[4]《“假领导”出没,已涉多家央企,套路揭秘 》齐鲁晚报
[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已报案!》每日经济新闻[6]《权威人士证实!甘肃350亿氢能项目,招标方竟是假央企》每日经济新闻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