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25日讯(记者 李春晖)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会议要求“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同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基于美日欧三段历史的回顾与启示》(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展望下半年,应充分警惕“低通胀陷阱”,用足宏观政策工具,走出总需求不足的境况。
低通胀有好坏之分
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我国连续三年核心CPI低于1%,处于较低的通胀水平。而低通胀有好坏之分——“好的低通胀”,来自供给方的生产率改善带来了较低的通胀水平,低通胀同时还伴随着高增长和高就业;“坏的低通胀”则来自需求不足,低通胀的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变化。
《报告》通过回顾美国大萧条(1929-1933年)、日本(1998-2012年)和欧元区(2014-2016年)低通胀的三段历史经验,总结需求不足和低通胀的原因以及走出低通胀的政策启示。
三个样本经济体在陷入“坏的低通胀”和走出“坏的低通胀”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共性——与低通胀相伴的,是信贷增速下降、投资和消费下降、经济增速下降、失业率上升、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等一系列连锁表现。
“这些表现同时发生并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强化,就陷入了‘低通胀陷阱’。”张斌表示,“坏的低通胀”带来的恶果丝毫不逊色于恶性高通胀。
《报告》认为,展望下半年,应充分重视“低通胀陷阱”,以及外需回落叠加内需不振可能诱发的超预期风险等。
用足宏观政策工具
《报告》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挑战。而严重的需求不足和低通胀难以凭借市场自发力量治愈。
《报告》对三个样本经济体的历史实践进行探讨,得出了应对需求不足和低通胀的一个比较有共识性的“药方”。“这个‘药方’在实践当中经过了检验,基本有效。就是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积极调整,实现真实利率充分下降。”张斌表示。
“宏观政策的力度和发力方式对经济表现有很强的影响。如果你觉得它没有用,可能不是你做得太多,而是你做得不够。”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凯表示。
《报告》提出,在宏观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需求的有力手段。把两种政策工具都用足,就能走出总需求不足的局面。
“只要逆周期政策给够,至少从经验上来看,能够把需求拉出来,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的局面。”张斌称,而走出低通胀以后,宏观经济指标将有全面改善:一是货币和信贷增速显著回升,二是资产价格显著回升,三是企业投资显著提高,四是居民收入和就业市场改善,五是政府收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