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图虫创意

这一次披露中期业绩,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农商行”)的身份依然是“唯一一家非上市万亿农商行”。

近日,北京农商行披露上半年业绩,截至6月底,北京农商行总资产突破1.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58%,紧随三家上市万亿农商行之后。

不过,北京农商行的营收却延续了此前的下滑趋势。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8.37亿元,同比下滑4.51%;实现利息净收入56.03亿元,同比下滑8.78%。

由于营收持续下滑,北京农商行甚至被成都农商行反超。今年上半年,成都农商行实现营收82.47亿元,同比增长9.20%;而其资产总额仅为8119.46亿元,和北京农商行相差悬殊。

截至去年年底,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农商行共有4家,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位居前三,排名第四的北京农商行是唯一一家尚未上市的万亿农商行。

从近年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指标来看,北京农商行与其他3家万亿农商行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同时,成都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等中型农商行也展现出“追赶超”的趋势。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向时代财经表示,北京农商行业绩下滑主要因为大环境不好,受经济下滑所累;另外,由于该行身在北京,竞争压力较大,拓展优质客户难度也比较大。

关于公司上市,北京农商行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公司上市正在按照上级的安排有序推进,具体进程不方便透露。对于业绩情况,对方表示以半年度会议及业绩披露为准。

掉队的“万亿农商行”

北京农商行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北京农村信用社,是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的省级股份制农商银行。

今年上半年,北京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78.37亿元,同比下降4.51%。可以看到,北京农商行延续了去年的下滑趋势。2022年,北京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52.61亿元,同比减少7.99%。

从过去几年来看,北京农商行2019年-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8.39亿元、165.65亿元、165.86亿元、152.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3%、-12.07%、0.13%、-7.99%。与2019年相比,2022年的营收下降幅度大概为19%。

近年,北京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占整体营收的80%左右,但其利息净收入也呈现下滑趋势。

今年上半年,北京农商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6.03亿元,同比下滑8.78%。同期,北京农商行利息收入为161.34亿元,同比增长0.42%;利息支出为105.31亿元,同比增长6.13%。收支增速不同,导致北京农商行的利息净收入下降。

自2019年开始,北京农商行净息差就持续收窄。2019年-2022年,北京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66.19亿元、140.52亿元、134.33亿元、122.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8%、-15.45%、-4.41%、-8.76%。

对此,北京农商行表示,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是受利率下行、让利实体等因素影响。由于收入来源持续下降,北京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增长也开始趋缓。

今年上半年,北京农商行实现净利润40.62亿元,同比增长1.10%。再往前看,2019年-2022年,北京农商行净利润分别为82.29亿元、74.15亿元、75.78亿元,79.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47%、-9.89%、2.20%、4.33%。

由于营收持续下滑、盈利增长缓慢,北京农商行与其他3家万亿农商行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2022年,北京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52.61亿元,同比减少7.99%。同期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营收分别为289.91亿元、256.27亿元、22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19、6.05%、-3.99%。

今年一季度,北京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36.97亿元,同比减少14.09%;同期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增速分别为-3.26%、7.49%。截至一季度末,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为11921.38亿元,同比增长8.94%,而同期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增速分别为9.37%和11.81%。

12年IPO之旅未果

尽管尚未上市,但北京农商行在2020年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292.84亿元。2021年、2022年均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4.46%、4.11%。截至去年年底,该行资产总额为11194.58亿元。

从整个行业来看,截至去年年底,资产过万亿元的农商行共有4家,北京农商行位列第4位,前三位分别为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13518.61亿元、12813.99亿元、12330亿元。

尽管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但北京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却稳步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12043.49亿元,较年初增加848.91亿元,增长7.58%。

在目前资产规模已过万亿的4家农商行中,北京农商行是唯一一家还未实现上市的银行。不过,从历年年报来看,北京农商行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

2011年12月6日,北京农商行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成立该行IPO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另外,时任董事长乔瑞在该行2012年改革发展研讨会上表示,2012年是全面研究推进上市工作的起步之年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尽快上市。

2019年,北京农商行继续着力推进IPO战略实施,严格按照上市标准,全面完成股权确权、资产确权、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等IPO主体工作,IPO战略稳步实施。

在2020年度、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北京农商行审议通过《关于延长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相关事宜的议案》。

在过去十几年间,北京农商行一直在谋求上市,且反复提及IPO推进,但直到现在仍在IPO辅导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银行辅导时间普遍不短,不过8-10年这种情况也属于个例。银行上市首先要取得银保监会同意,需要各种指标满足监管要求,而要达到上报的标准就需要较长辅导时间。

从目前来看,北京农商行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不匹配、业绩增长显露疲态等都成为其上市的短板。另外,该行股权结构分散也影响了上市进程。

目前,北京农商行前5位股东分别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00%、9.97%、9.84%、8.72%、7.75%,股权结构依然比较分散。

另外,时代财经发现,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北京农商行监事会在披露2023年工作重点时再次提及上市;而在其2023年度工作会中,IPO并没有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被提及,而是以“经营结构升级”为主题。

“一正四副”格局形成

在漫长的IPO之旅中,北京农商行的管理层变动的也较为频繁,不久前刚刚迎来新任行长。

2022年10月,任北京农商行董事长职务长达10年的王金山退休,时任党委副书记、行长付东升接任党委书记职务。随后,付东升就任北京农商行董事长,并兼任行长职务。

今年2月,北京农商行监事长、党委副书记白晓东被内部选拔为新行长。当时,有消息称,接棒付东升出任北京农商行行长之位的或将是该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白晓东。

5个月后,关于白晓东的任命正式落定。7月19日,白晓东的任职资格获批,担任北京农商行行长,以及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付东升则担任董事长。

同作为北京农商行的“老臣”,付东升从2006年开始担任北京农商行副行长;白晓东自2009年9月起陆续任北京农商行副行长、监事长。可以说,这两位新“将帅”都是内部提拔。

实际上,付东升任职董事长后,白晓东已经挑起行长重担。2022年10月26日,北京农商行召开2022年三季度经营分析会,白晓东作为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出席并主持会议;2023年2月20日,远洋集团与北京农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党委书记付东升和党委副书记白晓东一起出席签约仪式。

在白晓东任职资格获批之前,北京农商行还迎来两名副行长。

7月17日,北京银保监局核准韩继炀北京农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从任职经历上看,韩继炀是一名在科技条线经验颇丰的实力干将,在多家国有大行科技条线有过任职经历。韩继炀任职资格获批的一个月前,北京农商行副行长毛文利的任职资格亦获批。

据时代财经了解,此前北京农商行有两名副行长,分别是李保旭、田晖。如今,随着白晓东、韩继炀、毛文利三人任职资格获批,北京农商行正式形成“一正四副”的格局。

在新的管理层确定后,白晓东和一众高管将踏上新的征程。目前,北京农商行面临盈利能力趋弱、增长陷入瓶颈、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再加上长达12年的上市苦旅,这对新管理层来讲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