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北京营商环境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北京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始终保特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推进“6十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完善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政策可知晓可操作性。健全“服务包”“服务管家”工作机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如何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北京“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志起委员:完善服务体系,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近年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关注的重点问题。

李志起表示,过去五年,他看到北京市营商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1.0版到5.0版的全方位的变革,这给广大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更高的效率、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也让北京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城市。

“今后,优化营商环境便进入了‘深水区’,碰到的难题可能都将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公平待遇问题,这些都是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李志起说。

展望未来,李志起认为北京在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在进入深水区,需要建立更加长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更加亲密的政商关系。要在设企的决策当中更多地倾听企业家的建议和意见,“让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能变得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更加温暖。”

李志起表示,未来五年中还会继续关注营商环境,多提意见和建议,多反映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他也坚信,北京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

今年,李志起带来的一份提案与“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

李志起指出,北京市“专精特新”主要面临着信贷融资压力较大、准入门槛仍然偏高、培育体系仍需完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

对此,他提出要创新担保方式,完善资金流动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和发挥好北交所功能作用,加大对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的支持力度。

李军委员:完善营商环境,促进北京民营企业良好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利亚德光电股份(600184)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兼)李军便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营商环境,促进北京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的提案。

李军表示,为确保首都经济稳健增长、进一步改善北京营商环境并激发民企活力迫在眉捷。

就此,他建议成立市区级别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局,真正让民企享受国有企业相似待遇。同时,放宽政策,大力吸引促进北京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建议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文化科技及经营管理人才的吸纳政策,对特殊人才、领军人才、国际人才的进京、购房、购车、子女教育予以特殊政策;促进北京房地产、文化、消费等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他建议提升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比例并强制考核并予以奖惩,建议扩大政府的担保和再担保公司的数量和规模,给民企增加担保力度,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并降低其融资成本。

此外,他还建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无差别地给予设备补贴,简化申请补贴流程,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研发投入补贴。

赵忠委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忠表示,优化示范区营商环境,是汇集专业人才、激活市场主体、促进创业创新,促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完善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中关村(000931)示范区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虽然在我国适用性广,但针对性不足。在赵忠看来,目前,北京市缺乏与中关村示范区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综合指标。

针对以上问题,赵忠提出结合中关村示范区的特点,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能代表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发展特点的评价指标,对风险投资、技术入股、人才引进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方面赋予更高的权重。

要有针对性地对中关村示范区的企业进行访谈和调查,通过指标体系引导和提升营商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良性循环机制。

杨鑫委员:助力企业树立信心 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重点关注提振内需的话题。”博恩资产总裁,博恩兄弟(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杨鑫提交了“关于助力后疫情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抓住当前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窗口期,提振企业家信心、提振市场信心、提振消费者信心。

杨鑫表示,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是优化供给结构,都要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前提。只有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扩张性宏观政策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要紧紧抓住当前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窗口期,提振企业家信心、提振消费者信心,采取对增强市场信心有关键性作用的务实行动,让过去三年积蓄的发展动力迸发出来,让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企业家投资扩产创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

同时,在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恢复的过程中,给予仍坚持下来和新开办的企业一定补贴和税收优惠。杨鑫建议颁布大额重启旅游、餐饮等消费的政府支援项目。

此外,他还指出要提升北交所的融资和交易能力,打造创富示范效应。让有价值的企业有更强的意愿在北交所挂牌,在金融服务业上有更多着力点,带动行业发展,吸纳更多优质企业在京发展,提升就业的环境和质量。并要关注高校、实验室的重点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

何银萍委员:推进中?企业品牌建设,增强企业人才归属感

对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常委何银萍也提出:针对中?企业普遍存在??难,尤其缺乏?端优秀?才的现象,可以从政府层面,为中?企业吸引、留住?才完善政策措施。比如,拓宽中?企业技能型?才等级评定、职称晋升的通道,完善落户、??教育等配套措施。

面对人才紧缺的现状,中小企业也需要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发挥中?企业的‘专精’优势,全??持?才在细分领域深?研发,为各种?才营造宽松、愉快的从业氛围。把员?个?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打造企业与?才的‘命运共同体’”何银萍说。

此外,她还认为,要进?步规范市场?为,正确引导中?企业的投资?向,为中?企业提供财政?持、管理咨询、?员培训、信息服务和技术?持,帮助中?微企业提?科学化管理?平,积极营造有利于中?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落实好惠企政策,建?健全政策直达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释放政策红利。

何银萍也建议,要制定相应政策推进中?企业品牌建设。“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中?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和品牌建设?作的?度。政府部?要制定相应的中?企业品牌推进?作规划和?持政策,进?步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主创新能?和市场竞争?,营造中?企业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

新京报记者 赵方园 徐美慧 张建林

编辑 陈莉 徐超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