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业务规模持续突破性增长,超材料行业龙头——光启技术(002625.SZ)今年“中考”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8月24日晚间,光启技术发布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8.43亿元,同比增长80.84 %;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66.77%,营收净利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其超材料业务营收6.85亿元,同比增幅为91.53%;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4.31%。
光启技术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以及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变化。公司利用超材料技术对客户已立项的装备逐步实现升级替换,并深度参与新型装备的研制,在新立项的装备中超材料结构件产品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大幅提升装备性能。现有装备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及新型装备研制转批产的提速,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对超材料技术进行迭代升级,提升技术壁垒,并持续探索超材料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批产业务增速,助推业绩高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光启技术的超材料批产收入达到了6.78亿元,同比增长98.24%,占超材料整体业务营收的99%,也成为了此次业绩创新高的助推器。
自签订20亿历史最大金额订单后,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业务就进入持续稳定的批产交付阶段,去年全年的超材料批产收入达8.7亿元,收入占比为92%。随着批产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其他订单的陆续释放,光启技术也开始对709基地一期进行产能扩产。
光启技术表示,709基地一期扩产区域已于近期部分投产,剩余区域在新设备全部安装完成且调试过后方可投入生产。扩产部分全部达产后,709基地一期总产能将从原来的40吨/年扩充为60吨/年,可进一步提升公司大规模批产能力。709基地二期也于上半年正式开始建设,设计产能为100吨/年。
超材料的从0到1
光启技术业绩连续多年创新高的背后,是十余年不懈坚持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公司,光启技术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超材料底层基础科学研究和源头创新,掌控了超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打通了研究、设计、制造、测试、批产的全产业链条,并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全球超材料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同时光启还起草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奠定了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的国际领先地位。
超材料作为一项源于本世纪的新兴技术,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新课题,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纳米科技等等。本世纪初,超材料技术就已经得到多个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尖端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并提升到战略发展层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部分应用成果。而光启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我国超材料的工业体系构建,让我国的超材料知识产权排名位于全球领先地位,更是在近年将超材料结构件产品大规模地应用于我国的尖端装备领域,实现了超材料由“理论性研究”向“产业化应用”重大历史性突破。
2021年,光启用短短18个月的时间建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新一代超材料技术智能制造基地——709超材料制造中心,一期通过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该基地总投资14.9亿元,初始年产能为40吨,扩建后总产能达到60吨/年。
2022年1月份与客户在成都签订近20亿元大型复杂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的长期供货合同,是单一客户的单一产品订单,不仅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签署的金额最大的单笔销售合同,也是超材料技术在我国航空结构大部件中的成功应用。
2024年,709基地二期建成投产,建成后设计产能预计为100吨/年…
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
持续聚焦主航道
在超材料业务规模和效益的持续大规模增长下,光启技术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将资源分配更集中于增长型业务。
光启技术发布《关于出售股权资产的议案》公告称,将以6.37亿元转让“浙江龙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标的公司股权,标的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光启技术于2017年借助龙生股份曲线上市,拥有超材料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业务,自2019年开始,公司超材料业务占比迅速上升,成为其主营业务。并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而汽车零部件业务则连续放缓。2020年~2022年期间,光启技术汽车零部件业务分别亏损了1011万元、2661万元以及1052万元;而超材料业务则呈现连续大幅增长,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
光启技术表示,本次出售资产是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而作出的决定,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超材料业务主航道,帮助公司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