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税期和现金投放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当日在公开市场开展506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包含7天2050亿元和14天3010亿元,利率分别持平在2.00%和2.15%,单日逆回购操作规模创2020年2月10日以来新高。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政府债缴款规模均上升,叠加缴税、缴准以及春节前取现需求增加,资金面面临的扰动加大。不过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观察,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显著增大,并于周初超额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
税期和春节因素叠加导致资金面收敛
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为应对春节取现和税期对资金面的扰动,央行相比往年较早地投放了14天逆回购,但春节前流动性结构性摩擦的现象仍然存在,非银机构对资金面的感受依然偏紧。此外,近期票据利率上行速度较快,目前大行一年期存单利率在2.55%附近,与MLF利率比较接近,显示1月银行信贷投放力度不小,银行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不弱。
从资金利率观察,春节临近市场利率显著跳升,DR001(银行与银行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物的1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DR014的收盘价格分别从1月13日的1.25%、1.84%、2.16%上升至1月16日的1.58%、2.18%、2.53%。
上述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春节假期和税期的临近,叠加1月信贷有望实现开门红带来资金需求的上升,流动性可能面临边际收紧的压力。尽管央行大概率继续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以维稳节前流动性,但在1月MLF降息预期已落空的背景下,不排除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可能性。
方正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伟认为,本月16日是缴税申报截止日,后续2天银行体系仍面临缴税走款压力,叠加春节前一周储户取现高峰,而央行在节前降准概率减弱,因而资金仍有季节性收敛压力。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靳毅指出,近期资金面收紧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一是2023年春节,民众探亲、旅游需求较往年上升,节前提取现金行为虹吸流动性。2022年12月M0(流通中现金)增幅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大,或反映出2023年春节前人员和资金流动高于往年,或预示着春节期间居民消费活动旺盛,经济数据向好;另外年初商业银行追求“信贷开门红”,消耗流动性较快。
央行持续净投放流动性以维稳跨节
面对1月税期和春节取现需求,往往需要央行投放资金进行对冲。今年1月11日央行开始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并于当日由净回笼转入净投放。
从往年央行对春节资金波动的应对来看,通常在春节前开展一系列流动性提前安排,并在此期间创设了诸如TLF、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且超额续做MLF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成为最近两年的主要流动性投放工具,同时在宽松周期中,降准也往往成为流动性的补充工具。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从近四年1月税期投放量观察,2019年—2022年分别投放1.5万亿元、1.7万亿元、8100亿元和6500亿元;春节前夕,2019-2022分别投放2.3万亿元、2.3万亿元、4300亿元和1.3万亿元。从投放类型来看,2019和2020降准释放较多资金,而2021和2022则以短期限逆回购为主。
刘郁认为,今年一月份出现了税期和春节需求叠加的特殊性。1月是缴税大月,常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达到1.5万亿—2.5万亿元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税期缴纳,今年1月17—18日缴税走款。同时除夕在1月21日,取现需求集中在1月上中旬。今年跨春节的大部分资金需求可能会集中在16—20日,期限预计14天为主。春节资金需求与税期叠加,受此影响,春节前夕资金面转松的概率有所降低。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伴随着流动性边际收紧,央行近期开始适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力度,并提前布局了14天期跨春节资金,春节前流动性尽管有压力,但变盘风险不大。
春节后资金面大概率趋于宽松
靳毅认为,展望节后资金面,受到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的影响,资金面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趋于宽松。但是宽松幅度以及时长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关注1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否降息,以及其后信贷投放情况是否明显好转;另外关注节后居民消费及就业市场复苏斜率,影响央行对资金面的支持力度。
张伟预计,资金面收紧更多是春节前季节性、临时性导致,持续收紧风险还不高。当前经济绝对水平仍偏弱,DR007和R007(全市场机构的加权平均回购利率)难以持续在政策利率上方。近期利率的波动对信用债融资的影响边际增加,预计央行主动收紧流动性的风险不高。
刘郁也指出,总结2019年—2022年1月税期和春节前后流动性,发现资金利率的高点往往出现在税期前后。春节流动性安排落地期间,资金面往往边际转松。春节假期后,流动性往往进一步转松,7天资金利率回落幅度较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