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2022中国经济年报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跃上新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专家普遍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多的内外部冲击,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和2.9%,可谓一波三折。但能够实现3%的增速,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相对较快,而且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再上新台阶,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潜能和活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将如何?多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解析。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经济运行将总体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展望2023年,在疫情防控持续优化、经济社会运行恢复正常之后,经济将会迎来恢复性增长阶段,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随着疫情高峰逐渐度过、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经济复苏的基础将会进一步夯实。
“金融对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融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展望2023年,赵锡军预计,包括消费零售在内的各项指标将总体走向平稳,波动性会比2022年降低很多。2023年扩大内需的切入点是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和提振发展信心。
尽管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超预期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仍然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面向未来,消费市场基础很稳,持续上升是未来的大势。对商业企业来说,要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跨产业融合,在服务对象上既要关注有更多创新意识的年轻消费者,同时也要注重老龄化带来的新消费机遇。
“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增长。”康义表示,我国人均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资潜力巨大;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补短板、强弱项,投资空间广阔。
针对外贸运行情况,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白明分析称,2022年中国外贸走出了“M”形轨迹,今年有望在二三季度增速迎来回升。白明认为,去年中国外贸整体虽然保持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外贸反弹需要一个过程,今后应着力夯实外贸产业基础。
在政策方面,专家预计,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在财政支出强度和专项债投资拉动以及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有所体现;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央行将会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适度提升杠杆率。
“从近年来一系列的财税政策来看,减税降负的税改方向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区域为增长极引领经济发展仍是主要的发展思路。同时,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税收征管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普华永道中国税收政策服务主管合伙人马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