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趋严之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面临诸多“难题”,然而质地优良,不“乱花钱”的上市公司却依然能平稳推进自己的大额定增。
日前,激光设备龙头海目星就20亿元定增正常完成审核反馈,同时券商、律所、财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都出具了审核意见,确认了公司定增的正常推进。
监管趋严海目星融资正常推进
近期,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新规。再融资方面,政策提到了“扶优限劣”的准则,有破发、破净、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偏高等情形的公司,其再融资计划自然也将严审。
根据数据统计,A股五千多家公司中,破发、破净者都有数百家,而近三个报告期,都出现亏损的公司有352家。
如此,已经启动定增,尤其是稍微大额一点的定增都会被市场关注。
今年7月,海目星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公司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0 亿元。公司方面表示,本次定增将大大提升海目星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产能,产品交付能力将得到有力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从海目星的历年财报看,公司一直专注于市场开拓和新品研发。自上市以来,公司研发费用逐年递增,2021年研发费用总额1.58亿元,2022年4.15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41亿,同比增长72.71%。从财务报告来看公司的所有资金基本上都在业务里面转。
而针对市场关注的公司负债高的问题,公司方面表示,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订单增长,根据订单收取的预收款(合同负债)快速增加,公司根据订单进行采购增加,对应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也增加较快。公司合同负债主要为客户订单预付款项,较高的合同负债不仅不会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反而体现出公司具有充足的在手订单、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合同负债为30.8亿,占负债的比例为38.3%。
近年来,海目星一直在高速成长的周期中,自2016年起,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复合增长率达45.5%。截止上半年,在手订单已累计85亿元。
BC产品研发早已布局,激光技术储备的隐形冠军
定增推进平稳,海目星在新产品领域的开拓情况也备受关注。
近日,光伏电池龙头隆基绿能发布一则重磅消息:未来公司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电池技术路线,引发整个光伏产业“震动”。相关产业链,尤其是对高门槛的激光设备行业需求将大幅增长。
周五海目星公告,接受了近两百家头部机构的调研,包括大家资产、宝盈基金、嘉实基金等顶级公募、私募、资管机构,以及申万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研所悉数到场。
针对海目星BC电池的研究成果以及技术优势,成为最吸引投资人关注的问题。
对此,海目星方面表示,公司对于BC电池的研发在PERC时代就开始了,公司进入光伏行业就是以为解决客户的技术痛点为出发点,当时的激光研发布局了BC、TOPCon、电镀等新技术。目前,公司更专注于BC电池的精细研发和中试,在BC电池的P型和N型上都有在持续验证。
海目星的光伏激光业务切入时间最短,但成长速度惊人。公司2021年成立光伏事业群,2022年全面进入光伏行业,当年就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光伏激光设备产品,提供了解决行业瓶颈的工艺方案,实现了批量交付。
根据半年报,海目星的光伏激光设备业务已获得了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弘元绿能,捷泰、正泰、阿特斯、合盛硅业、协鑫等知名客户的订单。
而针对目前市场瞩目的BC电池,海目星也已经提前布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BC产品我们已经实现突破,并且是和客户进行新产品的共同开发。”BC类电池需要在背面进行激光微蚀刻处理,涉及激光技术较多,且在不同路线均有细节变化,需要激光器、光路和电池工艺的综合的配合,而这部分工艺和激光器正是海目星的优势,“我们有自己激光器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及工艺能力,结合工艺和激光器的理解跟优势跟市场的能力,我们能更好与客户共同去解决新型的BC电池的一些工艺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BC电池,作为一种将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于太阳电池背面的电池结构,也是一种平台型技术,可以与P型、N型、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HPBC、HBC、TBC等多种技术路线。
对于海目星而言,不仅是BC电池新品研发方向本身具备优势与技术储备,在TOPCon等另一技术路线上,公司已经形成突破,并且未来有望与BC电池叠加形成新的更具前景的技术路线。
截止中报披露期,公司TOPcon相关合同已经签订超过350GW+,接近行业40%的市场占有率,在已开标的项目公司中标率超60%。同时,公司也在进行持续技术更新,包括TOPCon一次掺杂的大产能的方案正在迭代;设备已经迭代到到二代机,三代机正在持续推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BC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美观、低衰减的光伏电池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引领光伏行业的新技术变革。而海目星等激光设备公司本身研发实力强劲,大客户资源丰富,有望在新技术新产品开拓上抢占更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