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关于上海和合首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首创”)实控人林强失联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强烈关注。有媒体曾报道林强失联与“债圈隐形大佬”余雷建立的违规城投结构化发债网络有关。但据时代财经调查,和合首创率先“爆雷”的是票据类产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9月7日,一名投资者向时代财经提供了一封盖有和合首创公章的告知函,其中提到“由于疫情及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特别是林强先生的失联,致使部分项目无法按时兑付”。根据告知函所述,目前和合首创共有8只产品无法按时兑付。
除了这些产品,据时代财经了解,和合期货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资管”)也出现了产品延迟兑付的情况。盈科律所商事律师团队合伙人瞿琨向时代财经透露,其近日接待了不少因《和合资管-臻选9号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以下简称“臻选9号”)逾期兑付而前来咨询的投资者。
臻选9号的资金最终用于投资银行承兑汇票项目,巧合的是,和合首创的告知函中所写明的多只逾期未兑付产品也大都与票据项目有关。
和合首创与和合资管之间有什么联系?所谓的银行承兑汇票项目又是如何运作的?
错综复杂的“和合系”
虽然和合首创、和合资管以及和合期货三家公司被外界称为“和合系”,传闻由林强实际控制,但从股权架构来看,和合首创和后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和合资管母公司和合期货发布公告称,林强并不是公司的实控人,虽曾任董事但目前在公司不担任任何职务。
和合资管也曾在官网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表示林强不是公司的董事长和实控人,公司也没有设立任何的分支机构。但目前,和合资管已经撤下了该公告。
和合资管曾发布在官网的公告,目前已撤下。
时代财经在采访中发现,投资者也分不清这三家公司的区别,在他们眼里,都是“和合”。
购买了120万元票据类产品的林雨(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自己是在和合资管购买的这些产品,即将在9月23日到期,但8月底时听说和合旗下有一只8月26日到期的产品延迟兑付,便非常担心,去询问理财师,却被告知是因为“林强失踪无法签字,所以没法兑付”。
林雨不明白,“他们发公告说林强不在和合(资管)担任领导了,那理财师的说法不是很矛盾吗?”
然而,9月7日晚,林雨却收到了一封盖着和合首创公章的告知函,上面写着她所购买的汇民保系列产品将延迟兑付。
和合首创发送给投资者的告知函。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通过和合首创的告知函,时代财经发现其总共披露了8只“爆雷”产品,其中7只都是票据资产转让项目,另外一只则是定向融资产品。
某熟悉和合首创的知情人士曾向时代财经提供了一份去年年底和合首创内部的在售产品清单,经林雨确认,清单上的“HMB票据资产转让项目”就是其购买的产品。
和合首创去年底的在售产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该知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和合系”三家公司虽然股权上没有联系,但是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出现过和合首创员工承担和合资管与和合期货相关工作的情况。
巧合的是,否认与和合首创、林强有关联的和合资管却在林强失联的同个时间点,也出现了产品逾期兑付的情况,并且逾期产品的投资范围同样是银行承兑汇票。
票据项目遭殃
近日,盈科律所商事律师团队合伙人瞿琨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提到,其近日接待了不少因《和合资管-臻选9号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臻选9号”)产品逾期兑付而前来咨询的投资者。“目前已经接待了四五十个人,都是9月初发现产品出问题了。”
已经被和合资管撤下网站的那份澄清公告中明确提到,“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我司未发行资产管理计划,仅对2018年6月前备案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存续管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司无处于存续期的资产管理计划。”
目前,和合资管的官网页面只显示一只产品——“和合资管锦绣合胜1号资产管理计划”。9月8日,时代财经致电和合期货,其工作人员回应称,“和合资管目前仅有一只产品运行。”而对于投资者提到的臻选9号,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需向和合资管核实。
9月8日至9月11日,时代财经多次致电和合资管以及和合首创,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中基协资料显示,臻选9号是和合资管于2017年9月15日备案的集合资管产品。
但根据时代财经获得的一份《和合资管-臻选9号资产管理计划》合同,该投资人是于2022年9月与和合资管签署了合同。
有投资人向瞿琨反馈,和合资管可能在用“原通道装新业务”,所以才出现了2017年9月15日在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产品名称和“臻选9号”名称一致的现象。
瞿琨告诉时代财经,如果真的是原通道装新业务,可能涉及突破200人的人数法定上限及资管业务应当如实备案的问题。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非公开募集资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瞿琨认为,原通道装新业务如果底层资产是真实的,一般不会出现“爆雷”,更多关注的是合规性问题,但如果底层资产存在虚假情况,就涉及刑事犯罪问题了。
目前,和合资管、和合首创均有部分产品延期兑付,能否收回本金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瞿琨表示,是否能收回本金,关系到企业本身的清偿能力以及是否涉及刑事犯罪,如果清偿能力较高,且不存在刑事犯罪,今后通过机构和投资人的协商,有希望通过分期兑付的方式实现投资者资金退出;如果涉及刑事犯罪,则具体要根据国家机关审计的资产状况,最终确定是否可以返还投资人本金,根据以往的经验,涉及刑事犯罪后,足额返还本金的情况相对少见,另外,如果构成刑事犯罪,金融产品销售者一般也需要退还佣金,作为受害人损失的补偿。
“神奇”的票据投资项目
票据投资基金是和合首创的“当家业务”,和合首创的官网中对这类产品的宣传是“以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相较于传统票据投资,依托于‘一行两会’监管之下的银行、基金管理人的标准化票据投资基金,在资产选择、风险管理上更具有优势。”
时代财经从受访者处获得一份和合资管票据项目收益原理相关材料,其中解释了该项目是如何运作盈利。
和合资管所解释的票据业务操作流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简单来看,其通过质押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及利息收益,扣除掉银行承兑汇票的贴息和手续费,最后剩余的资金就是投资者的盈利。和合资管在其中罗列的收益公式是(银行利息-银票贴现利息)*次数。
一名在银行负责类似项目的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解释道,这是一种普遍的套利行为。“市场上有一些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比较高息,或者存款利率比较高的时候,就会有企业想做这种业务,来套出点利息,就是赚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息差。”
该银行业内人士提到,自己平常做这些项目开具的银票,客户都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其还告诉时代财经,这种业务虽然是合规的,但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资源型产品,每年不能做太多。“总行会进行把控,每年都有一个额度。我们一般会给到支行里面最大的一个客户,它必须要有比较好的信誉,资产也要很丰厚。”
时代财经了解到,和合首创目前无法兑付的产品中有一只票据类产品的合作公司为瑞兆租赁(天津)。公开信息显示,瑞兆租赁曾出现在两家上市公司公告中。
2021年7月7日,财信发展(000838.SZ)控股股东财信地产将40156667股质押给瑞兆租赁(天津),占其持股比例9.12%,该批股份解除质押的时间是2022年9月份,目前已解除质押。
2020年10月, *ST经开(现已更名为“派斯林”,600215.SH)公告称购买了5.5亿元的华澳信托产品,该信托产品的资金用于瑞兆租赁(天津)新增租赁业务及补充流动资金,定向用于采购大型加工设备、工程用车等,用于租赁业务开展。公告中还提到,瑞兆租赁2020年上半年的总资产为22.24亿元,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7.19亿元,净利润为3.09亿元。
天眼查显示,瑞兆租赁(天津)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为3亿人民币,实缴资本达到2.27亿元。时代财经多次拨打天眼查上显示的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
公开资料显示,票据类项目近年来多有“爆雷”。2019年上海华领资产与上海良卓资产均爆出票据系列无法兑付的消息。
事实上,这种被称为“安全、稳健的理财产品”有相当多的疑点。“和合系”内部的错综复杂,其公开声明的前后反复,也都加重了投资者的疑问——“资金是否真的投向了对应的资产?”
而这个问题,需要和合资管与和合首创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