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哥说书】
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元-黄金固定兑换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1971年美国做出的终止兑付黄金只是做出了正式确认。
郑磊
建立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基础上的国际货币秩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将解体的宿命,1944年确定的这个体系,维持到了1971年,最终解体于1973年。人们通常将1971年美国总统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关键时点。《戴维营三天》揭秘了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这本书是一本严肃的经济史类著作,却具有文学作品的张力,构思也很巧妙。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三章篇幅解释了美国取消美元-金本位制的经济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刻画了参加戴维营秘密会议的主要人物,第三部分讲述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细节。
金本位制的延续
在工业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通常就是当时的霸权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的货币,先后成为了世界主要贸易结算和储备通货。“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霸主,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被确定为全球货币之锚,美元与黄金之间保持固定兑换比例,各国货币实际上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汇率稳定。如果其他国家拿自己手上的美元要求美国兑付黄金,美国财政部有义务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兑付。这就是“黄金兑付窗口”。美国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规则,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实力最强,1940年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全世界的80%。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很多优点,比如固定汇率对于恢复战后经济、开展国际贸易非常有利。但是,这个体系真正顺利运转的时间只有几年,之后不断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这个制度的僵化和不合时宜是本身存在的,美元要保持相对黄金不变的兑换比率并随时提供足量的兑换保证,要求美国持有不断增长的黄金储备。这个储备量必须跟得上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黄金改不了其通缩型货币的本质。美国战后确实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黄金储备,但是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定者似乎远远低估了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另一个不合理之处是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在开放市场里,国与国之间货币的比价主要是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决定的,要长期将各国与美国之间国力变化保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不可能永远是霸主,而各国与美国之间,以及各国之间都存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的国力消长。
国际货币危机
1948年之后,欧洲在“马歇尔计划”支持下快速复苏,日本因提供朝鲜战争的战略物资,经济也快速增长。而各国货币疲软,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强化了美元的信用,各国普遍接受以美元进行贸易,美元从短缺逐渐变得过剩。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美元黄金窗口一直保持正常运转。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各国政府和私人手中的美元也会跟着贬值。
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另一个主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球经济“黄金时代”,美国制成品出口增长了110%,而西德和日本则分别增长了200%和400%,日本同期的年增长率甚至高达20%以上。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企业向外大笔投资,美元大量流向欧洲,形成了巨大的“欧洲美元”。1955年,美国黄金储备为217亿美元,外国人手中的美元金额为135亿美元,美国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到了1971年夏天,美国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但外国人手中的美元却增加到400亿。如果像法国这类外国政府继续要求兑付,美国很快就会没有黄金储备了。显然美国最终将无法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承诺。这是一个灾难循环,为了避免美元贬值带来损失,其他国家就会要求美国回收美元,兑换成黄金来保值,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
那位曾经铁腕加息控制美国通胀的保罗·沃尔克是改变美元货币体制的关键人物,当时他的职位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早在1969年就对即将发生的货币危机进行了充分研究,在尼克松总统拒绝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控,不愿意减少政府预算,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 “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就是在迫不得已时唯一的政策选项。这份报告在戴维营会议前,已经在尼克松总统和其重要幕僚间传阅和讨论过。直到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确实无法通过让欧洲和日本开放市场和分担防务费用,也无法通过提高关税、控制美元流出、设立IMF特别提款权等方案解决问题时,尼克松总统最终冒着国家声望受损甚至国际货币体系解体的风险,做出了这个动摇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决定。
根据笔者对“国际霸权周期”的研究,美国世纪的第一个康波周期也是在1970年左右结束。这是美国国力最强的大经济周期,而1944-1973年正好是这个周期的第二阶段。随着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开始进入霸主生涯的“中老年”阶段。美国当时依然强大,使得其国家信用完全可以支撑美元的发行。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元-黄金固定兑换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1971年美国做出的终止兑付黄金只是做出了正式确认。美国进入了吃国际铸币税红利的阶段。随着美国债务不断超越上限和美国经济结构导致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化解,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欧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占比越来越高,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逐年上升,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时机逐渐成熟。也许,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多边国际货币会更快填补美元留下的空缺。
(作者系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