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央企要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几年,央国企的考核指标,一直都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主要历经三个阶段,不断强调盈利质量重要性。2020年提出“两利三率”,引导企业关注提高经营效率、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两利”即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率”即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2021年指标体系变更为“两利四率”新增全员劳动力生产率指标,引导企业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2022年“两利四率”细化为“两增一控三提高”。

央国企“一利五率”考核指标旨在强调盈利质量,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刘兴国对贝壳财经表示,通过前几年的改革,央国企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提升,风险有所释放,所以资产负债率的目标也相应由“控”调整为“稳”。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指标,都能反应企业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保留利润总额指标,也可以有效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在“五率”指标里面,已经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已经包含有对净利润的反映。此外还增加了“营业现金比率”指标,这一指标可以更好体现央国企的收益质量。

刘兴国认为,从考核指标的变化看,既是对过去考核工作的继承,也是对当前考核工作的提升,新的“一利五率”指标,旨在引导央国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好坚持高质量发展。

国泰君安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认为,新一轮央国企改革开启,国资委提出“一利五率”考核指标,目标“一增一稳四提升”,更加强调盈利含金量与现金流安全。与2022年“两增一控三提高”相比,2023年的目标用营业现金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替代营业收入利润率和净利润,同时放宽了对资产负债率的要求,由“控”转“稳”。考核指标侧重点的变动或将促进央国企更加关注发展质量,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企业更多弹性空间。

从具体指标变化上看,营业现金比率剔除了应收账款的影响,用其衡量的经营业绩可信度更高,当前央国企营收现金比率整体高于地方央国企和非央国企,而近年来央国企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低、降幅大,至2021年已降低至10%以下,选用这一指标后央国企表现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重点关注传统行业中现金流充裕的领先央国企。

净资产收益率的加入促使企业更注重投资效率,更加关注核心功能,而目前央国企的高ROE(净资产收益率)主要由权益乘数贡献,未来将更加关注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改善;对央国企降杠杆要求的放宽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汽车、交运、电力设备等处在杠杆率边缘的行业营业收入将迎来边际上行,钢铁、通信等相比2017年金融去杠杆前资产负债率降幅超10%的行业未来具有更大的业绩增长空间。

国资委主任翁杰明在同一场合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中将注重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推进,瞄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推进,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聚焦资源高效配置来推进。

他指出,一方面,仍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强集约化管理。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要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央企和国企内部,同时还要突破现有领域,向全社会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央国企市场估值具备重构空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企业增质提效取得重大进展。国企改革已从创新试点期过渡到纵深推进期。央企和地方国企改革完成率超98%。传统估值体系下央国企估值偏低,未来具有行业优势、改革力度、盈利成长性的央国企有估值重构空间。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安全等产业领域联系紧密,是具备“中国特色”优势的一类企业。中国特色估值溢价从行业、政策、企业三个维度得以反映。行业方面,主要关注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与科技创新。与以上主线相关的电力、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汽车、国防军工、半导体、信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装备等行业上市央国企或更具优势。

政策层面,新一轮国企改革着力推动央国企专业化整合,资源优化整合后的央国企将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层面,央国企分红意愿和能力也是估值重构的重要因素,股息率较高且持续增长体现企业分红意愿强、高净利润增长率是国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保证,满足以上两点的央国企可能更具估值重构空间。

华鑫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国企估值体系重塑的最核心驱动力来自盈利水平(或盈利预期)的改善,这与政策端对于国企改革的指导监督,进而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密不可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