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24日电 央行网站24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提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走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资金。运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效满足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信贷需求。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指导金融机构加快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优化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000061)生产金融服务,加大对种业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支付使用,及时跟进配套贷款,强化存续期管理,发挥资金支持项目促投资稳大盘功能。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制基础。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推动柜台债券业务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托管结算等渠道,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形成更加连续有效的二级市场价格。进一步完善债券承销和做市机制,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传导功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六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稳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面。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按时满足附加监管要求,加快推动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健全总损失吸收能力,切实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稳妥有序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不断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其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推动提高监管有效性,持续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进一步深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不断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发挥风险差别费率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早期纠正的权威性。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确保处置措施有效执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新经纬APP)
编辑:吴晓薇